4月12日,以“聚焦创新驱动 重构能源生态”为主题,由中国改革报《能源发展》周刊、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氢能分会共同举办的“第八届中国能源发展与创新论坛”在京召开。来自国家能源局和北京、河北、河南、吉林等地方政府代表,以及众多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以“线下+线上直播”方式,围绕能源创新与变革,展开深层次探讨。国家能源局总工程师向海平出席并做了主旨报告。
在碳达峰、碳中和以及能源安全目标的引领下,“以创新驱动变革”正在成为能源领域的重要使命,其中,可再生能源的创新发展成为关键。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党委委员、总规划师张益国指出,我国可再生能源已进入大规模、高比例、市场化、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将进一步引领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主流方向,发挥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主导作用,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主力支撑。
(相关资料图)
新要求 “双碳”目标引领能源航向
当前,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正在不断加快,给能源领域的低碳转型提出了新的要求。浙江正泰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陆川表示,在全球各国共同面对能源转型、气候问题的当下,越来越多的国家将可再生能源作为经济复苏的主要抓手,制定了战略目标与支持政策,各国的大规模减排承诺,将推动人类历史意义重大的能源革命。
面对能源变革的新要求,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的规模化发展成为关键。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副总裁李文学认为,光伏将在全球能源转型中扮演重要角色。他表示,为实现碳中和目标,2050年世界能源结构中电力将成为主要能源载体,占比51%。其中,光伏电力需占未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电力系统近50%。2050年光伏总装机需增加至2018年的24倍。
为推动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发展,我国正大力推进大型风光基地建设。据张益国介绍,我国正在以⻛光资源为牵引,以跨省跨区输电通道为依托,以灵活调节电源为支撑,建设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电光伏发电基地。规划布局了库布⻬沙漠、乌兰布和沙漠、腾格里沙漠、巴丹吉林沙漠、采煤沉陷区以及其他沙漠戈壁等,主要涉及内蒙古、甘肃、宁夏、陕⻄、山⻄、新疆、⻘海等省份。到2030年,规划建设⻛光基地总装机达到4.55亿千瓦。
在国家林草局荒漠司原副司长胡培兴看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大型风光电基地建设,充分发掘沙漠、戈壁广袤的土地资源和充沛的光照资源,创新发展沙漠光伏,实现沙区经济转型和绿色发展,这一战略构想将对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和能源安全,实现地方经济振兴,助力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大型风光电基地建设,目前已成为多个部门共同推进的重大战略。据胡培兴介绍,近期,自然资源部与国家林草局、国家能源局共同出台了《关于支持光伏发电产业发展规范用地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优先将大型光伏基地用地列入重点项目计划清单;提倡在严格保护生态的前提下,鼓励在沙漠、戈壁、荒漠等区域建设大型光伏基地,鼓励采用林光/草光互补模式。
新任务 创新驱动降本增效之路
在碳达峰、碳中和提出新要求的同时,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给各行各业带来新的“洗礼”,在这一背景下,创新,正在重塑工业的格局。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会长于彤指出,当今世界,科技发展和产业革命的浪潮汹涌澎湃,我国正面临全球科技与产业变革和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新机遇。
于彤指出,能源领域的创新与高质量发展,不仅是提升国际竞争力、迈向工业4.0时代的必经之路,更是保障能源安全、促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必然要求。他强调,随着世界能源格局深刻调整,新一轮能源革命蓬勃兴起,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任务日益迫切,以及国际地缘政治冲突引发的能源危机频频显现,能源领域亟需加快创新,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
当前,能源领域的创新正在推动诸多新趋势的涌现,新能源技术提升推动了风光大基地的规模化布局和分布式的“遍地开花”,能源产业与信息化、数字化的深度融合重塑着能源产业的格局,新型电力系统支撑技术的升级和绿氢技术的发展促进着可再生能源大规模消纳利用……这些创新都将在能源变革中“各显神通”。
其中,新能源领域的技术提升,是当前能源领域创新的关键。李文学指出,光伏产业是我国最具核心竞争力的产业之一。目前,中国光伏产业已经处于全球领先优势,不仅在光伏产品产量、装机总量、新增装机等方面位居全球第一,也培育了全球最完整的光伏产业链。目前,在光伏产业硅料、硅片、电池、组件四大主要环节排名前十的企业中,中国企业占比达到85%以上。
“未来,光伏发电成本还将持续下降。降本增效是光伏行业不变的本质,而技术持续进步是光伏发电成本下降的最大推力。”李文学表示,2022年全球光伏市场中,中国新增光伏容量占比35%,组件产量占比84%。光伏组件效率提升1%,约相当于度电成本下降4%~7%。他强调,“我国光伏组件的降本增效对全球削减CO2排放和环境保护意义重大。”
新业态 电氢共筑新型能源体系
在能源产业加速变革,新型能源体系加速构建的背景下,氢能作为一种新兴业态,其创新与发展在近年来备受关注。于彤指出,氢能作为一种清洁、高效、安全、可持续的二次能源,其开发与利用,已经成为新一轮世界能源变革的重要方向。他表示,目前,我国氢能产业仍处于发展初期,相较于国际先进水平,仍存在产业创新能力不强、技术装备水平不高,支撑产业发展的基础性制度滞后,产业发展形态和发展路径尚需进一步探索等问题和挑战。
在长春绿动氢能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才宇看来,氢能具有清洁低碳、来源广泛、储运多样、利用形式丰富、安全可靠的特点,发展氢能是实现“双碳”目标,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必然选择。他表示,绿氢将成为我国终端能源体系重要组成部分,交通、化工、冶金以及热电联供等领域将是氢能重点应用场景。
随着氢能产业的发展,由绿电与绿氢耦合而形成的“电氢体系”,被广泛视为未来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氢能创新的主要方向。“以绿氢为载体的绿电转化产业是氢能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才宇表示,当前,电解水制氢项目大多处于示范阶段,碱性设备应用更普遍、设备价格相对更低,示范阶段更倾向于主要使用碱性设备。在以绿氢为核心的绿电转化项目中,PEM设备更加适应电源的波动性和间歇性,随着PEM技术突破和成本的降低,PEM制氢设备的应用将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近年来,一些地方政府不断加快氢能布局,持续推动着产业的快速发展。据吉林省能源局总经济师叶雪松介绍,吉林省正在推进交通领域率先行动,加快培育氢能应用场景,稳步扩大氢能应用市场规模。同时,推进化工领域重点突破,深度开发氢能在化工领域的应用潜力,大力开拓规模化用氢场景,实现规模化可再生能源制氢就地消纳。
叶雪松指出,按照吉林省的氢能发展目标: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制氢产能达6-8万吨/年;绿色合成氨、绿色甲醇、绿色炼化产能达25-35万吨/年;在“两轴多点”建成加氢站10座;氢燃料电池车辆运营规模达到500辆;力争氢能产业产值达百亿级规模。至2035年,“一区、两轴、四基地”发展格局基本形成氢能产业产值达千亿级规模。
标签:
Copyright © 2015-2022 北冰洋财富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0036824号-3 联系邮箱:562 66 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