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聚焦 > > 内容页

知名童星自曝被亲妈家暴,“板凳砸头,满脸淤青”

时间:2023-07-29 18:02:06 来源:时尚大大大表姐 分享至:

说起《快乐星球》,你脑海浮现的第一个念头是什么?

是那首火遍全网的洗脑歌曲,还是那一幕幕经典的电视剧画面?


(相关资料图)

作为中国第一部大型少儿科幻电视剧,《快乐星球》承载了太多人最初的科幻梦。

作为当时剧组年龄最小的“冰柠檬”张兆艺,也因乖巧可爱的性格备受剧组人员宠爱,剧外也收获了一大波粉丝。

成年后的张兆艺,结婚生娃,淡出了娱乐圈,成为了一名美妆博主。

可让人没想到的是,看起来活泼可爱的“冰柠檬”,竟然饱受家暴折磨,自称是是被妈妈从小打到大的……

近日,张兆艺发文控诉被妈妈家暴,随后她晒出了一张受伤的照片。

照片中她脸色苍白,鼻子受伤严重,双眼噙着泪水,充满了无助和悲伤。

她在文中写道,“没事的,年轻人。没有人知道你的痛苦。逃跑就好了,不用再挨打了,不用再每天听到指责了。 不是你的错,你只是从小被打到大罢了! 姥姥不会再陪你哭了,爸爸也逃离了这个家。”

随后,有网友在评论区询问张兆艺的情况,她也向大家解释了挨打的原因,

称 “扔了个坏了的架子,就直接砸来一个板凳在脸上”。

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不是别人,正是张兆艺的母亲。

原来,从小到大,张兆艺的母亲总是奉行“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教育观念,她对张兆艺的教导十分严苛。

当年拍摄《快乐星球》的时候,张兆艺是剧组里面年纪最小的一个。

拍摄累了,其他的小朋友忍不住地抱怨,只有张兆艺乖巧地坐在一旁。

“老顽童”的扮演者赵克明直言,“我从来没有见过那么乖巧的小孩,她(张兆艺)就像个大人一样,不哭不闹。”

在这种“动不动就挨打”的教育方式下长大,张兆艺自然表现得“乖巧懂事”。

翻看张兆艺过往提及妈妈的微博,不难看出妈妈对她的控制欲非常强。

小到纹眉,大到理财投资,她都要掌控。

将近30岁的张兆艺甚至要被迫穿上既不合脚又不合心意的拖鞋,只是因为妈妈喜欢。

和这位母亲一样,在一些家长的眼中,仿佛只有严厉的打骂,才能换来孩子的成材。

但是打骂教育永远只有打骂,没有教育。

所谓的听话,不过是以情感之名,行虐待之事。

生活中,很多家长都是打击式教育的忠实拥趸。

我们几乎从小都听过来自父母的这样的话——

“不打你骂你,你就飘了”。

“孩子心理承受力太低才会得病,平时多管教多说几句,遇事就不会那么脆弱了。”

图片来源:《少年说》

他们认为这样能增强孩子的抗挫力,激发出孩子的潜能,却不知道, 在暴力压抑情绪下长大的孩子,早已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综艺《超级育儿师》里,有一期邀请了一个8岁的男孩辰辰,和他的妈妈。

在节目中,辰辰因为不满妈妈给他布置作业,对着妈妈又踢又咬,歇斯底里地冲妈妈吼着:\"我弄死你!\"。

当妈妈想要制止他的行为时,他却对着妈妈破口大骂。

还咬牙切齿地警告道:

“告诉你,我在学校就不舒服,今天别惹我。

不听,不听你就试试!”

眼看辰辰即将失控,育儿师决定出手干预。

面对育儿师的阻止,辰辰却不再剧烈地抵抗。只是指着妈妈,小声地说:

“她老打我,在我四五岁的时候就开始打我,我就是等到现在再反击她……”

原来,面对父母的打骂和羞辱,孩子只是没有能力去反抗。

但并不代表,他们内心没有痛苦和憎恨。一旦他们长大了, 有能力了,他们宁愿变成糟糕的自己,也要借此来报复父母。

曾经看过这样一组图片:在隐秘的角落里,有一个孩子用来说心里话的地方,上面写着三个字:“心声墙”。

这面心声墙上,遍布着粗俗、不堪的句子:

“实在太可恶了。”

“闭你妈个头。”

“想个头啊,想到恨死你和自己。”

“我没有妈。”

他还自己制作了一份打人表:

妈妈打他一次,记一笔;爸爸打他一次,也记一笔。

这些密密麻麻的“正”字的背后,记录的,就是一个孩子挨了几百次打的不堪过往。

不难看出,面对这样一个不听话的“坏”孩子时,父母的做法,通常只有一个字,那就是——打。

却忽略了,他还只是一个孩子。

他也会因为“没人爱我”,觉得自己很可怜,甚至想要自杀。

有些父母总以为,当孩子犯了错,只有皮肉痛才能让他长记性。

却忘了,对孩子而言,他从中得到的不是教训。而是一个“父母不爱自己”的结论。

不是每个孩子都能挺过被打击的痛苦,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只会留下被最亲近的人否定的痛。

有一部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的电影,名叫《伯德小姐》。

电影其中一个场景,是母女俩开车去学校。

女儿伯德小姐正在念高中,她无意中说起,自己希望去大城市上大学。结果,母亲毫不留情地开始讽刺她:“反正你也考不上。”

种种刺耳的言语,让女孩忍无可忍,跳下车逃离这一切。

类似的挖苦充斥着整个影片,母亲对女儿一次又一次打击,让她陷入了巨大的自我否定之中,也让母女之间的关系降至冰点。

电影里有这样一段对话:

“妈妈,我有时只是希望你能喜欢我。”

“亲爱的,我当然爱你。”

“不,我是问你,你喜欢我吗?”

“我只是希望你能够成为最好的那个你。”

“可如果这已经是最好的我呢?”

母亲没有回答,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我相信,大多数父母和电影中伯德的母亲抱着同样的想法,“我的初衷也只是希望孩子能变得更好”。

但很少有人会思考:如果孩子呈现出的已经是他做的最好的了呢?难道只是因为没有达到大人的预期,就不配得到爱了吗?

不是,孩子本身,就应该在爱和祝福中成长。

标签:

Copyright ©  2015-2022 北冰洋财富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0036824号-3   联系邮箱:562 66 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