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魏笑 深圳报道
(相关资料图)
随着全国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视频会议的召开,一场针对医药行业全领域、全链条、全覆盖的反腐风暴正式拉开序幕。由于此次集中整治明确指向医药领域生产、供应、销售、使用、报销等重点环节和“关键少数”,医药企业因此成为反腐的“风暴眼”。
对于外界来说,医药企业哪些财务指标值得关注?据深圳交易所报告,在财务指标中,销售费用、销售费用占营业收入比重、宣传推广费用占销售费用比重与商业贿赂风险的相关度较高。
近年来,医药行业相关财务指标均明显高于其他行业。2021年,深市医药行业销售费用、销售费用占营业收入比重分别为6.78亿元、21.32%,同期深市公司平均为2.81亿元、4.15%;此外,医药公司宣传推广费用占销售费用的比重均在50%以上,而深市公司平均水平约为26%。
有业内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随着医药行业反腐全面启动,药企带金售药已难以持续,药企削减销售费用是大势所趋。值得注意的是,对于以创新药研发为核心的Biotech来说,初建团队和渠道导致短期销售费用较高是正常现象。
销售费用高已成常态
据申万数据显示,2022年,A股有91家生物医药企业销售费用超10亿元。其中11家销售费用超50亿元,包括上海医药(601607.SH)、复星医药(600196.SH)、步长制药(603858.SH)、恒瑞医药(600276.SH)、华东医药(000963.SZ)、百济神州-U(688235.SH)、白云山(600332.SH)、国药一致(000028.SZ)、一致B(200028.SZ)、大参林(603233.SH)、华润三九(000999.SZ)。
2023年一季度,有22家生物医药企业销售费用超10亿元;上海医药(601607.SH)、复星医药(600196.SH)、白云山(600332.SH)、步长制药(603858.SH)、恒瑞医药(600276.SH)、太极集团(600129.SH)、华东医药(000963.SZ)这7家销售费用超15亿元;其中,上海医药高达39.11亿元,复星医药为25.15亿元。
在销售费用率方面,2022年,共有40家企业销售费用率超过50%。其中,亚虹医药-U(688176.SH)、迈威生物-U(688062.SH)、盟科药业-U(688373.SH)这3家销售费用率超100%,意味着其销售费用超过了营业收入。
值得注意的是,一般而言,初创Biotech企业初建渠道等需花费大量销售费用。此外,创新药由于需要学术推广,其销售费用高于仿制药。因此,初创biotech企业短期销售费用较高符合客观规律。
以亚虹医药-U为例,其2022年销售费用0.15亿元,较前一年提升314.92%。对此,亚虹医药表示,主要系报告期内搭建、扩充商业化团队所致。
此外,对比来看,强生、辉瑞、默沙东、赛诺菲、葛兰素史克等跨国药企的销售费用占比在20%左右,其中最低的默沙东2022年销售费用占比不到17%,其次为辉瑞17.23%。
据此前发布的《揭开中国药企销售费用畸高之谜》一文披露,2014年的一项调查显示,在中国药品的销售过程中,药企销售费用主要有六大流向:公关招标机构费用、公关医院相关负责人费用、医生回扣、医药代表提成、逃税洗钱(过票)成本、统方费用(统方指医院对医生用药信息量、用药单据的统计),这里面给医生的回扣占比超过一半。
销售费用主要包含,企业为推广产品和服务花费的各项费用,虚假调研、虚高宣传、赞助会议、药品回扣等也可能囊括其中。
学术推广费及咨询费是销售费用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步长制药为例,2018年其实现营收135.65亿元,销售费用高达80.36亿元,占营收比例达58.81%。其中,市场、学术推广费及咨询费74.86亿元,占销售费用比例为93%。
倒逼企业转型升级
从供给端来看,过去数十年,由于我国仿制药占主导,同质化较为严重。这也导致在医药企业的销售费用占比过高。
从需求端来看,目前我国药品销售市场共有三大终端:公立医院、零售药店及基层医院,其中公立医院市占率近70%,处于垄断地位。由于公立医院以处方药销售为主,非处方药较少,其在处方药市场的垄断地位更加突出。
医生薪酬较低也是主要原因。医生培养周期较长、成本较高,一般博士毕业至少需要10年时间,但薪酬却较低。
其实,为降低药品价格,近年来医药行业改革政策频出。2017年,药品采购“两票制”出台,压缩了流通环节;2018年,带量采购实施,目前“集采”已进入常态化、制度化实施新阶段。
据统计的A股353家医药行业2019-2022年营业收入和销售费用情况,总体来看,营业收入年均增幅接近10%,但销售费用年均增速仅为1.33%;同时,从销售费用占比变化趋势来看,同口径可比的销售费用占比总体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由2019年的24.79%下滑至2022年的19.48%,年均下降超过1个百分点。
但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尽管集采降低了一定的销售费用,但总体下降幅度还不是很高,集采对销售费用的降低将会是一个较为长期的过程。
据深圳交易所数据,2021年,深市医药行业销售费用、销售费用占营业收入比重分别为6.78亿元、21.32%,同期深市公司平均为2.81亿元、4.15%;此外,医药公司宣传推广费用占销售费用的比重均在50%以上,而深市公司平均水平约为26%。
有业内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主要原因在于,集采中采购量的多寡依赖于各家公司上报的数量,医院仍然占据话语权。此外,药企都在进行新药开发,新药的销售费用通常会更高,短期甚至会高于营收。
值得注意的是,药企削减销售费用是大势所趋。随着带量采购的加速推进,医院反腐的持续加深,药企带金售药已难以持续,这也倒逼医药企业转型升级。
据统计,在实施集采后,我国上市药企的研发费用快速增长,年均增速接近20%,由2019年的560余亿元上升至2022年的近千亿元,几乎翻倍。
标签:
Copyright © 2015-2022 北冰洋财富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0036824号-3 联系邮箱:562 66 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