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孩家庭大多鸡飞狗跳、一地鸡毛,我家却母慈子孝。两个孩子从出生到现在,和我相伴十几年,幸福、快乐是主旋律,有时也拌嘴吵架,但这只会让生活更有起伏、更有滋味。
(相关资料图)
兄妹俩一起去幼儿园、
一起嬉戏打闹,十分快乐
两个孩子相差两岁。妹妹没出生时,哥哥就摸着我圆滚滚的肚子,喃喃自语:“宝宝快出来,出来和我玩。”
妹妹刚出生,大部分时间在睡觉。哥哥盯着小小的她,喜爱地说:“妈妈,她真可爱,像一个布娃娃。”
妹妹3岁,和哥哥上同一所幼儿园。开始时,她总哭,哥哥就跑到妹妹班里安慰她:“妹妹不哭,过一会儿姥姥会来接我们的。”吃了定心丸,妹妹抹抹眼泪,不哭了,慢慢适应了幼儿园生活。
那段时光,兄妹俩一起去幼儿园、一起嬉戏打闹,十分快乐。
一年冬天,妹妹坐在小板凳上,裤脚卷过膝盖,哥哥蹲在洗脚盆前,用小手搓着盆里妹妹的小脚丫,妹妹静静地望着哥哥。突然,哥哥抬头冒出一句:“妈妈,我好喜欢妹妹啊!”那一刻,我被感动了。
还有一次,我带哥哥去超市买菜,他拿了一包零食。买单时,他说:“等会儿,我再去拿一包。”我不想耽误时间:“别拿了。”“不,要给妹妹一包。”哥哥回答。
青春期兄妹俩相爱相杀,
哥哥敢挖苦妹妹,
妹妹就敢实力“坑”哥
前两年,兄妹俩先后进入青春期,攻击性增强,不光携手跟父母“战斗”,彼此之间也会“战斗”。
2020年因疫情原因,兄妹俩在家上网课,除每天完成学校规定的学习任务外,还分担了部分家务,比如一个收衣服一个叠衣服,一个擦桌一个扫地,轮流洗碗等。他们大部分时间都能各司其职,但偶尔也相互推诿。
一天,我问妹妹怎么不收衣服。她说今天是哥哥收她叠,哥哥没收她怎么叠,然后催促哥哥赶紧收衣服。哥哥“哦哦哦”地答应着却迟迟不动,还说之前帮过妹妹,这次妹妹也应该帮他……最终,衣服收好、叠好,但干活过程中,兄妹俩不断互相挑刺、拌嘴。
上网课期间,我的手机被妹妹霸占。之前,我的手机没下载过抖音、小红书等APP,疫情过去,手机回到我手里,不断接到抖音和小红书的推送。更过分的是,我的手机妹妹刷脸直接开机,我刷脸则被告知——人脸识别不通过。
而这期间,哥哥打游戏的水平不断提高。之前,他不怎么打游戏,如今他打游戏的热情被迅速激发,我家也因此迎来“猫捉耗子”的时代。在经历了好言相劝、说改但坚决不改、“是可忍孰不可忍”等几个阶段后,我和哥哥都精疲力竭,终于通过谈判约定:周六晚,可以打一小时游戏;周日完成作业后,可以再打一小时游戏。达成一致意见后,哥哥笑道:“哎呀,终于不用隐藏了。”原来,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他的游戏APP一直隐藏在“实用工具”“学习”等看上去很正能量的文件夹里。
哥哥上初三、妹妹上初一时,学校让他们填写《青少年快乐感缺失量表》,以此了解学生们愉悦快乐感的缺失和抑郁焦虑之间的关系。问卷调查结果令人诧异:妹妹的快乐指数竟然比即将参加中考的哥哥低!
妹妹大发感慨:“你们看,为了让哥哥中考前有个好心情,我天天被他欺负都不反抗,快乐指数居然这么低。等我中考时,你们也必须让着我!”
这边话音刚落,那边哥哥就说:“你们别惹我啊,中考完还有高考呢,等我考上大学后你们再冲我发脾气。”
妹妹气不过:“我跟爸妈做过亲子鉴定,我是亲生的,你没鉴定过,说不定是捡来的。”我担心哥哥生气,哪知哥哥说:“你肯定是亲生的,我肯定不是。因为低智商的父母,怎么会生出高智商的孩子呢?”
青春期兄妹俩相爱相杀,哥哥敢挖苦妹妹,妹妹就敢实力“坑”哥。
一天,妹妹写了篇作文《我的哥哥》。文中写哥哥喜欢上一个优秀的女同学,把哥哥见到这个女同学时的羞涩和不自然描绘得很传神,比如女同学来家玩,哥哥一反常态,换了个人似的,脾气特别好,态度特别温柔,完全没有平时对妹妹的颐指气使。
看完作文,我不知哥哥的心理阴影面积有多大。
虽然实力“坑”哥,但是有好事妹妹也不会忘了哥哥。
每年圣诞节前夕,妹妹都会写愿望清单,期盼收到圣诞老人送来的礼物。哥哥一针见血:“哪有什么圣诞老人?都是老妈。”妹妹不信,告诉哥哥每年她的圣诞愿望都实现了,还说自己在清单上给哥哥留了写愿望的位置。在妹妹的坚持下,哥哥也写下自己的愿望,然后妹妹郑重其事地把愿望清单挂在家里的圣诞树上,仪式感满满。
睡前,妹妹专门用英文给圣诞老人写了一封感谢信,并放上几颗糖果。看到感谢信和糖果,我这个“圣诞老人”莞尔一笑。
去年受疫情影响,大家开玩笑说不知圣诞老人还敢不敢出门,而我那段时间特别忙。一天,妹妹话里有话地对我说:“如果今年圣诞老人太辛苦,圣诞节那天来不了,晚点送礼物也可以。”听了妹妹的话,我感觉她是高手啊,有“看破不说破”的功力。
其实,孩子对过洋节日没什么兴趣,无非是想要礼物罢了。
哥哥高一住校。报到当天,爸爸拎床垫,我推行李箱,妹妹提水桶,全家人欢天喜地地把哥哥送到学校。妹妹傲娇地说:“这下好了,以后爸妈就是我一个人的了。”可没过几星期,妹妹就开始盼着哥哥回家了。周五我去接她,她见我的第一句话总是:“哥哥回来了吗?”
有时我被噎得无言以对,
气愤、无奈之余,
却也很佩服他们
能有自己的想法并敢于坚持
养娃十几年,我渐渐懂得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可有时依然难以理解他们。
一天很晚了,哥哥还不睡,我劝他早点睡,他不以为然:“哪个高中生不熬夜?”我再说,他就讥讽我:“你是不是很闲啊?”我赶紧闭嘴。他一周才回家一天,我不能把这么宝贵的时间浪费在说教上。
天气骤变,气温下降,我提醒他添衣服,他不耐烦地扔来三个字“冻不死”,结果第二天感冒发烧,导致期中考试两门缺考。
妹妹也一改往日的善解人意。送哥哥到校那天,刚挂好蚊帐,宿管老师来了:“不用挂蚊帐,拆了吧。”妹妹上来就一句:“你一来就得拆,有这个规定为什么不早说?”
我被妹妹的勇猛惊呆了。我想起冰山理论,这些都只是冰山一角,兄妹俩更激烈的叛逆情绪还藏在海水之下呢。此时,他们非常排斥约束,哪怕父母出于好意。我不希望孩子走弯路,有时就想把自己的经验告诉他们,可他们不买账,只觉得烦。被怼几次之后,我只能抓大放小,只要大方向不错,小事情就不管,给他们试错的机会,并放下焦虑,试着理解他们。所以,有时我被噎得无言以对,气愤、无奈之余,却也很佩服他们能有自己的想法并敢于坚持。
或许是我的“忍”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包容的环境,他们感到被尊重之后,很快也就不那么叛逆了。
END
作者:海贝
编辑:颜东宝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
第一时间联系删除
标签:
Copyright © 2015-2022 北冰洋财富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0036824号-3 联系邮箱:562 66 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