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聚焦 > > 内容页

想和你一样穿上白袍 走自己的“医”路 复旦上医迎来多位“医二代”新生

时间:2023-08-18 10:33:59 来源:新民晚报 分享至:

图说:跟随父母的脚步 “医二代”周昱含有志学医 来源/采访对象供图(下同)


(相关资料图)

父母亲的白大褂是幼时的他们眼中对“职业”的第一画像,长大之后逐渐明了这一身白袍的责任分量,仍然想要亲身披上它。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的王牌专业——临床医学八年制今年迎来多位“医二代”新生,他们以优异的高考成绩叩开这所名牌医学院校的大门,将传承父母的医者仁心,探索属于自己的“医”路。

图说:周昱含

从小到大不变的白袍选择

上海考生周昱含的母亲是眼科医生,父亲是骨科医生。“尽管父母工作很忙,从小我就是‘自力更生’选手,但是我一直以父母为榜样,因为他们可以把手术做得很好,帮助很多的人。” 在这样的影响下,她从小就对医生这个职业很向往,小时候玩职业体验游戏,白大褂总是她的第一选择。

13岁那年,周昱含随母亲来到新疆的一个县城参加健康公益活动,尽管当时她只是帮忙完成人员登记等辅助工作,但是看到病人一路感谢每位医生和志愿者,她的心也满满的。“病人的感谢让我获得了一种价值感,也让我切身感受到了医生的伟大。”此后,周昱含几乎每年都会去偏远地区参加义诊公益活动,今年她跟着团队来到海南,为患者整理病例、检查视力,她能做的工作也越来越多了。

生死离别萌生学医梦想

宁夏考生马思盈以全省42名的成绩考取复旦上医,终于实现了学医梦想。八年前的一场“生离死别”令马思盈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和人世的无常——2015年,小姨生下了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妹妹,马思盈坚信妹妹可以痊愈。小姨带妹妹去西安做手术的那天,马思盈睡过头没赶上送她们的火车,没想到妹妹再也没有回来。也是从那时起,她决定成为一名医生,她真诚地希望因疾病而痛失家人的痛苦能够消失。

马思盈的爸爸是一名医生,小时候常常跟着他在医院值班。随着年龄的增长,马思盈看到了医生的辛苦、社会的压力,也从一些“医闹”新闻明白“救死扶伤”四个字背后并不一定美好。但是一度动摇的想法却又因为新闻当事人陶勇医生的采访而坚定下来。马思盈说:“面对记者在事件发生一年后的提问,陶勇医生只是平静地说,过去就过去了,也没想太多。我突然明白,医生是不需要问那么多为什么的,救人是他的习惯,病人好起来,是他唯一思考的事情。”

父亲曾多次提出不愿意让她学医,因为自己深知其中艰辛。可马思盈称自己是个“理想主义者”,她相信困难可以克服,医学梦已伴随着她的成长生涯,不应该轻易放弃。“最后父亲也尊重我的选择。未来还长,行好事,不计得失。”她如是说。

图说:温嘉哲在英才计划中感悟科研对临床的意义

想见识生命的伟大与坚强

复旦大学附属中学的毕业生温嘉哲放弃清华强基计划,一心学医,要和父母做校友。或许受到医生父母的影响,温嘉哲对生物和医学有着深沉而长久的热爱。“很早的时候,我便认识到医学是理科与文科的结合,兼具理科的严谨和以人为本的情怀,很符合我‘文理兼修’的特质。又觉得医院是能看清世间百态的地方,连接着天堂、地狱与人间,生命的奥妙值得我去体会。”

高中时期,他入选上海市高中生英才计划,跟随复旦大学教授,完成了一项关于人类胃癌基因调控机制的研究。从进入大学校园与导师交流想法,学习实验原理,到参观实验室并亲自实施实验,他对常见的实验方法有了深入的了解,丰富了专业知识,意识到科研工作对探索新的诊疗方案的重大意义,坚定了以医学为目标职业的志向,也为今后的医学学习生涯打下一定的基础。

放弃清华选择复旦上医,周围曾有质疑和劝阻的声音。但是温嘉哲觉得既然自己已经“无可救药”地爱上这门学科,无须为做出的选择后悔烦恼。更何况,未来他想通过一个个真实的生命的故事,看到生命的伟大与坚强。

新民晚报记者 易蓉 实习生 魏紫琳

标签:

Copyright ©  2015-2022 北冰洋财富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0036824号-3   联系邮箱:562 66 29@qq.com